砂磨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砂磨机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机械-限制过度包装——难题待解

发布时间:2021-10-25 18:48:58 阅读: 来源:砂磨机厂家

草木皆兵2004年的中秋节,月饼的过度包装现象在社会上引发了1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正值我国能源紧张,全社会都提倡可延续发展时期,月饼包装1时间成为“千夫所指”。过度包装遂引发了政府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2004年底包装行业调研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在各地负责人匆忙提交了调查报告以后,此事便没有了下文。从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12月29日表决通过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修订案来看,丝毫体现不出调研的任何成果。今年初的人大会上基本农田违建处理程序,过度包装1度一样成为立法讨论和报道的热门,不过仍旧是“雷声大、雨点小”。《固废法》修订案经过了出世的风光,于今年4月1日正式实行之时,却鲜有人关注。我们真的不需要循环经济,不需要适度包装?明显不是。相信我们都关注着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动向,也曾为怎样处理华而不实的包装困扰过。这只能说明,法律的制定环节出了问题。法律是规范人们行动的,但是《固废法》修订案有关过度包装的规定,却完全失去了规范的意义。《固废法》修订案提出循环经济,明确了生产者延伸责任,规定对部分包装要逼迫回收,这在理念上是1种巨大的进步;但另外1方面却没有为生产者设立相应的法律责任。没有制裁措施的法律就像1只掉光了牙的老虎,连基本的威慑作用都要大打折扣,更不用说将背法者绳之以法了。先行者试水《固废法》修订案对政府的行政管理规定得较为充分,但除此之外,行业自律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1部分。在上海,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烹饪协会、食品协会、旅游行业协会饭店分会联合制定了《上海市月饼适度包装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并于2005年3月20日实行。像这样对过度包装进行有具体规定可依的行业自律行动在全国尚属首次。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该办法的动身点是反对各种情势的过度包装,提倡适度包装,没有提到节俭型包装。而在发达国家,正在推行的是节俭型包装而非适度包装。两种理念的差别恍如从侧面也反应了我们在对待如何控制过度包装问题上的思维混乱,是要1步到位还是结合社会现状循序渐进?我们究竟要建设1个怎样的资源社会?《暂行办法》还有1个重要的特点,它是1个行业自律文件城管强拆可控制人身自由吗。不属于行政规章的《暂行办法》在实行进程中所发挥的效力能有多大,不能不让人担忧。该办法最有威慑力的1条就是“对继续出售过度包装的月饼生产企业,不推荐参加上海市名优月饼和绿色食品的评选,并在行业内通报批评”,但在社会上过度包装仍有较大市场的情势下,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企业到底有多少动力去实行这个办法令人怀疑。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月饼市场已基本构成了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制度。在这个市场上,商品自由活动、自由选择、自由竞争,因此在市场依然认可过度包装的情况下,不排除有外地生产商趁机抢占上海市场的可能,由于选择权在消费者手里。这样1来,上海市的1番煞费苦心便会全打了水漂,这个自律协议也有不攻自破的危险。采访中1位地方包协的负责人也向记者肯定了这类可能。修订后的《固废法》明确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但这类概念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单种资源的循环利用。社会是1个连通体,国家提倡生产力各要素在市场经济中的公道配置和活动,循环经济也应将社会作为循环体考虑在内合法房屋拆除后怎么办,否则就会各自为政,导致资源浪费。消费者的心理“存在即公道”。资本逐利而生,企业愿意将大量的本钱投入到过度包装行动中去,说明这类行动仍然有益可图。而空间就在于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众所周知,过度包装在欧美国家其实不是1个严重的问题,由于过度包装会增加消费负担。但在东亚地区,比如日本、中国台湾,都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讲面子、讲人情”的社会风气导致了普通商品礼品化的偏向,这正是过度包装屡受口诛笔伐仍大行其道的根源。限制过度包装不单单是政府行动、企业行动,作为社会公民的消费者也要承担起1部分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固然这类责任的承担不能寄希望于没有逼迫性规定时的主动。笔者几近每天早上都要在购买便携早餐还是到食堂吃早餐之间进行斗争,虽然理智告知我应当选择后者,但终究的结果是,我选择了1次要用掉几个塑料袋的便携早餐,由于它好吃,方便,况且没有人要求我为塑料袋的回收付费。对个人来说,这是1顿经济而不道德的早餐。购买过度包装产品也是1样的道理,在没有现实可见的压力下,期望过度包装“道德地消失”几近是不可能的,虽然道德是1种本钱最低的社会控制方法。长路漫漫此次《固废法》修订案对过度包装的规定是1种非常讨巧的做法,既表明了国家建设循环经济社会的态度,又避免了在限制过度包装的问题上耗费太大的人力、物力。与其说是4两拨千斤,不如希望它是投石问路,由于1个社会问题的治理不是单纯制定几部意味意义的法律法规就能够解决问题的。法律同时也是人们预测行动的根据,不会受惩罚的行动总会被模仿下去,直到被制止。正如业界1位视察者所言:“只要有益可图,就会有企业去做,除非说哪种行动你做了就是背法,就要付出代价。”限制过度包装仅仅靠自觉、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国家仍需要做进1步更深入细致的工作,从最简单的概念廓清开始,制定出1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定供地方参考,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很多业内人士为1些精美的月饼包装究竟是包装产品还是艺术品而犯愁,过度包装的控制在地方也不会出现“起了这头,掉了那头”的不均衡现象,循环经济才能在社会肌体内顺畅地运行。信息来源:《印刷经理人》